六十年前的高跷表演
发布时间:2013.12.27 新闻来源:高跷|舞狮|麒麟|麒麟表演|河北舞狮|沧州舞狮|龙凤舞狮|扬海内外,威镇华夏!沧州龙凤舞狮杂技高跷艺术团 浏览次数:
高跷在民间艺术中属于“杂技”类别,而且是最原始因而也是最为易于普及的杂技。犹记建国初期,当部队文工团的高跷队伍巡游过后,许多中学也订造了一批类似的高跷(结构很简单,其实只是两根木棒,钉上两个踏脚的木块,然后双脚踏在木棒上,就可以练习走动)。 这是不妨追溯得更远些。“杂技”作为民间喜爱的一种艺术,在中国是相当源远流长的。现存的北魏石刻中,我们就可以找到表演“高跷”的艺术画像,即使从北魏算起,距今也有1500年了。 有趣的是,在汉魏南北朝时期,甚至士大夫等上层人士也迷上了杂技与魔术,而且还亲自练习及下场表演。比如著名的诗人曹植,以其地位之尊,居然除了具有“七步成诗”的诗才外,还善胡舞(即从西域传入的舞蹈)、喜武术、爱杂技。 《魏志-王粲传》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:曹植初结识了一位好友名叫邯郸淳到曹植家拜访时,曹植先不忙请他入座交谈,而是马上自己进内化妆(即所谓“熬粉“),然后在朋友们面前大跳胡舞,又表演跳丸(又称“弄丸”,即双手轮番抛接若干件物体,这在今天的杂技表演中也常见到)、击剑。表演完毕后,才重整仪容,坐下来与邯郸淳一起谈论“混无造化”等十分玄妙的话题。 现在的人,对曹植这一举动恐怕很难理解,其实,魏晋年间,上层名士盛行将尚武习艺与修道谈禅糅合在一起。著名的“建安七子”、“竹林七贤”和曹植等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鲁迅先生还为此写过专文论述哩!
我们的网址是:http://www.longfengwushi.com |